《儿媳妇》【保】格奥尔基· 卡拉斯拉沃夫
格奥尔基·卡拉斯拉沃夫(1904—1980)是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最初发表的小说集《街头沦落人》(1926)表现底层人民和流浪儿的悲苦生活。《牧笛悲咽》(1927)再现了九月起义失败血泪斑斑的现实。三十年代中期写的短篇小说集《在岗位上》和《两条阵线》歌颂了劳动者的成长和所创造的革命业绩。在这些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同残酷的阶级搏斗场面的真实描绘联系在一起的。
中篇小说《农村信使》(1933)描写农民群众阶级意识的觉醒。主人公卡扎卡为财主当雇工,财主以招他为婿作诱饵,进一步榨取他的血汗。卡扎卡经过吃亏上当,识破了财主的骗局,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最终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作品真切感人,富有时代的典型意义。作家三十年代后期写作的几部小说转向了对农村私有制的揭露。其中以《曼陀罗》、《儿媳妇》最负盛名。
长篇小说《曼陀罗》(1938)通过农村私有者玛丽奥娜的形象揭露了金钱对社会道德的毒害作用。为了聚敛钱财,玛丽奥娜不惜毒死丧夫的儿媳,并以自己所信奉的“人对人是豺狼”的人生哲学毒害小儿子。她本人既是这种私有制的化身,最终也成为它的牺牲品。作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哲学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金钱如同有毒植物曼陀罗,对金钱的贪婪追求无异于饮鸠止渴。
《儿媳妇》(1942)写农村财主尤塔兰和儿媳妇谢芙达之间的冲突。谢芙达终日不停地劳动仍不能使公婆满意。过门数年的不育更使她遭到公婆的岐视和虐待。她的丈夫身患重病,尤塔兰却说成是偷懒装病,是受了谢芙达的唆使,以致他未治身死。痛定思痛,谢芙达开始意识到丈夫实际上是被尤塔兰害死。于是,她勇敢地揭露了他曾杀害一个偷摘玉米的小孩的罪行。尤塔兰为了几穗玉米杀人,把儿子、媳妇视若寇仇,无非是聚敛家财。小说通过塑造尤塔兰这样一个财迷心窍、泯灭人性的典型、揭露了农村私有制的罪恶。作者对谢芙达的形象刻画很有心理深度。她是一个旧时代农家妇女的典型。她要改变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只能在家庭矛盾的范围内抗争。于是,她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公然揭发公公的罪行,其思想发展的脉络真实可信。
(《东欧文学简史》)
《儿媳妇》格奥尔基·卡拉斯拉沃夫著
兒媳婦